1)第56章 请贤出山_奄遗在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双管齐下!

  秦邦一方面号召劳工一起把学堂建起来,另一方面邀约唐荆川和陶弘义过来。

  学堂是五年免费制,也就是五年出师,至于后面还要不要继续深造,那就是看自己的意愿和经济情况了,要另寻高明了。

  学堂的建设规模是容纳3000人,第一期招生600人。

  在建设的过程中,已经安排人登记造册,对有意愿上学的孩子摸清楚情况,大约登记了有400多人。秦邦又差人到镇江府柳善人办的善童堂那一趟,可以给他分担200多个孩子。

  只是后来反馈回来的信息,善童堂没有什么兴趣,他说,他们收留的孩子自己能解决,不需要给你们。

  后来有些孩子的亲戚得知去学堂,免学费,送去的人家还能拿到粮食,便把孩子接了出来,让秦邦的人带走。

  善童堂养的孩子都是无父母的,父母如果有什么遗产也是归善童堂的,还有些打家劫舍,犯了刑的,自己要跑出去,丢些银两给善童堂,就把孩子扔到里面去的。

  现在秦邦的人来,原本是考虑到他们做慈善也不容易,照顾不了这么多,想给他们分担一些,但是倒惹的他们很生气,差点出来揍人。只是有些小孩没父母,但毕竟有亲戚,听说有钱有粮食拿,自然去善童堂那里要人,善童堂也只能答应。

  秦邦的手下数了数,才不到100个孩子,但也只能先这样,安排船先带回去。

  张翠乔答应了到学堂里教西洋文,她和徐溪成婚后,并非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,跟着相公倒学了很多东西,包括接待东瀛人和一些红毛,有时候帮着做一些翻译。

  地理课这一块,汪锃推荐了一人,叫胡敏厚,此人是汪锃徽州老乡,有文化有勇谋,他曾带队到过奄地安和不列颠等地,平常也喜欢写文,记录各地的风土人情,脑子里对外面的世界都很了然。

  其他课程,如商贾、武术,格物等,先自己人带一带。

  接下来就是邀约陶弘义过来,开设军工课程,再把火箭项目提上日程。

  唐荆川是个全能人才,文史、算术、武术、兵法其实都很懂!邀约唐荆川来学堂任教,秦邦自己得要亲自去一趟。

  因为他还有一件事情尚未了结心愿,那就是到常州府,去舜山把火器制造所建起来!

  他和几位夫人把家事安排妥当,就向常州府出发了。

  唐荆川被削籍回家之后,闲暇时间多了起来,他把时间和精力用于钻研《六经》《百子史氏》等书,忘寝废食。

  幸好家里还有一些薄产,失业之后可以专心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。

  唐荆川还学射学、算学、天文律历、山川地志、兵法战阵以及兵家小技,在当地把阳湖拳发扬光大了,秦邦在宁波组建的“阳湖营”就是源于他的《阳湖拳谱》。

  虽然赋闲

  请收藏:https://m.3bqg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